剪脚趾甲是很日常的事,但下面的情况可算是给诸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提个醒了,可别说小编危言耸听。
案例:73岁的刘老爹患糖尿病近10年,由于年纪大眼睛看不清楚,在一次剪脚趾甲时,不慎剪破了大拇趾的皮肤,他没在意,抹了点抗感染的药,可伤口仍是难以愈合,刘老爹想抹抹药观察下再说,便硬是拖了近1个月后,才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医生发现刘老爹的脚趾溃烂严重,足部变黑坏死,并散发恶臭。经检查,患肢膝关节以下血管完全闭塞,且由于感染坏死严重,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办法,遂只得将小腿整个截掉。
———————————————高能预警害怕可以自行绕过—————————————————
该院骨关节外科医生介绍,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因小小指(趾)甲破口而丢掉小臂或小腿的“糖人”,受伤后通常不易察觉,并引发感染,溃烂导致糖尿病足,甚至不得不面临截肢的痛苦。
年,全国足病学组曾对国内39医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病龄超过5年就会合并神经病变,成为足溃疡的元凶之一。统计还显示,糖尿病人中有1/3面临糖尿病足风险,1/6患者正经历足病痛苦,截肢率高达14%,其中7%-8%以上是大截肢,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从脚踝及以上处截掉。骨科50%的截肢,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我国每年有多万糖尿病患者被截肢,全球则是每30秒就有一个人被截肢,但实际上,85%已截肢的病人是可以不截的。这些不需要截肢的病人之所以最终失去了脚,原因在于糖尿病没有规范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哪怕出现一个很小的伤口,也不能忽视,决不能贴个创可贴就了事,以免酿成截肢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足溃疡主要指初期的糖尿病人,没有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人群,却已出现足部感染如甲沟炎、脚气感染等所造成的足部感染、化脓、溃烂等症状。引发糖尿病足的各种诱因中,物理因素占了大部分,比如说泡脚太久、洗脚水太烫、穿不合适的鞋、修剪脚趾甲不当等。
1、要控制血糖达标,要定期做检查和早筛,帮助尽早发现危险的因素,及早干预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2、趾甲不要剪太短,注意卫生:除了注意趾甲,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习惯需要注意,如定期洗脚、每天换袜子、避免赤脚行走。
3、舒适鞋袜:糖尿病人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鞋子挤不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买鞋的时候,先脚踩在纸上,把脚的形状画下来之后再按照线条裁剪,把纸放到你觉得合适的鞋子里,若每个角落都非常平整则说明这双鞋子适合你,若纸张有地方是翘起来的,那你可能就要选择其他鞋子了。
4、糖尿足不要用热水袋暖脚,也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也不用很热的水洗脚,在给年纪较大的人洗脚时,建议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且水温不要超过40℃,建议每晚洗脚水温37℃为宜。
5、经常观察皮肤:多数糖尿病人对皮肤的敏感性差,皮肤出现破损、裂口时,也不会有什么感觉。足部皮肤干燥脱屑易裂口,可用温水洗后擦一些凡士林油加以保护。脚底出现硬茧(医学上称为“胼胝”)的话,要小心处理,若形成溃疡,医院处理。
1、先剪中间再修两端,这样容易掌控修剪的长度,避免把边角剪得过深;
2、最好留出一毫米左右,指甲远端要与保持手指软组织齐平;
3、不要将指甲刀硬塞进指甲缝里掏着剪;
4、指甲边的肉刺不可强硬生拉拔出,要用指甲刀将肉刺齐根剪断,以防伤及周围皮肤组织。
P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一组发病潜伏期长、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
据统计:每年因疾病死亡的人当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发生脑中风后的死亡率为30%,存活率为7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只有15%才能完全康复!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一倍!
17%的人第一次发作心脏病的时候也是最后一次发作;在36岁以上的人群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已经达到了16%……临床经验表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其父母死于心脑血管病者比一般人高4倍!
慢性病风险评估当仁不让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因检测能够对未来患病的风险性进行预测,帮助您认识健康风险,及时纠正不健康行为和习惯,管理您的健康。
慢性病检测项目大减价!有需要的亲请咨询~
-
鐧界櫆椋庢不鐤?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屾瑙?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zd/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