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1日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很多人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气,不仅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来庆祝,也把这个节气当做了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的时间。
御寒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补阳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益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冬至养生
天下第一补物——粥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有意思的是,不仅中国人认为喝粥养生,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14年多、有10万多人参与的大型研究也发现,每天一小碗粥可能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如果在粥中配入一些“药食同用”的食物,更是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哦!
失眠——粥+桑葚
桑葚粥对由心血管疾患所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做法:桑葚20~30克,糯米10克。用毫升水煮粥,熟时加冰糖少许即可。每天晚饭后一小时吃一次就行。但脾胃虚寒、腹泻者忌服。
气虚——粥+山药
气虚的人往往会出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自汗、动辄气喘、面色淡白、语音低微、头晕耳鸣等症状。坚持喝一段时间山药粥,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碎和大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持续服食效果最佳。
胃寒——粥+茯苓
气温的降低再加上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胃寒发作。添加茯苓、薏仁、干姜生姜等制作米粥,可以温胃驱寒。因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湿、温胃功效,而姜片则可以散寒。
做法:在制作米粥时,可以添加适量茯苓、薏仁、干姜生姜等一同熬制。
干姜与生姜是不同的,这里应该是生姜。
肺燥——粥+松子
百合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粥,有补虚、养液、润肺、滑肠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做法: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先将松子仁研碎,然后同粳米一起煮成粥,待粥熟了之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便秘——粥+杏仁
这不仅对胃病、便秘等疗效很好,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尤其适合小儿便秘。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苦杏仁有小毒不主张经常食用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做法:粳米50克,苦杏仁10克。将杏仁洗净去皮,用纱布包裹,洗净粳米,一起入锅内,加水同煮,待粥汁黏稠时,取出杏仁,少用白糖调味即成。
三九贴
敷贴最佳时段到了
三九寒天,是全年最冷的日子,也是冬病冬防的好时节。三九贴选用温经通络、益气助阳的药物,再用生姜汁调和制成丸药,针对特定的穴位貼敷,使药物循经络内达脏腑疾病之所,达到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增强体质、治病防病的效果,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九贴
适合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肺气肿、鼻炎、咽炎等;
老年性骨关节病:如关节炎、骨质增生、滑膜炎、腰疼、腿疼、颈椎病、肩周炎等老年性、时间长、顽固性的骨关节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阳虚阴寒体质: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容易感冒、尤其是咳嗽,气喘、咳痰以及鼻涕白色清稀,后背怕凉,冬季会明显加重或复发的患者。
冬至养生
敷贴时间
具体贴敷日期是三九的每个第一天最好,因为与季节气候最为贴切,实在时间安排不开,提前推后几天也是可以的。一般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儿童以及皮肤敏感者应该酌情减少贴敷时间。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
三九: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
本文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保健站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zd/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