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溃疡 > 疾病诊断 > > 正文 >

肠胃不好冬天要这样护理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所以冬季是肠胃疾病高发的季节。

肠胃不好的7种常见症状:

1、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因为有可能是胃癌。3、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这类情况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4、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这种情况可能是胃溃疡。

5、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这种症状,以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6、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7、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1、少吃生冷油炸食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吃油炸、腌泡和生冷刺激类的食物。油炸类的食物难消化,容易加重肠胃负担;腌泡的食物,所含盐分过多,某些更含有致癌物质;生冷刺激类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腹泻及消化道炎症等。2、按时吃饭。不要借口工作太忙或者学习太忙没时间吃饭。到了吃饭的时间,就把手头的工作停一停先去吃饭。如果你的肠胃已经有问题了,那就更得小心了。每顿饭不能吃太多,大概七分饱就行。平时在自己的课桌或者办公桌里放一点吃的东西,最好是麦片之类营养食物,到了中午10点和下午4点的时候补充一下,这样正餐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太饿而多吃。3、喝水养肠胃。每天早晨起床刷牙后喝一杯温水,大概ml左右,有助于清理肠道;中午10点左右喝一杯;午饭前喝一杯;下午3点左右喝一杯;晚上吃饭时如果有汤品类的可以不用喝水。要注意的是晚上9:30以后最好不要喝水,以免第二天早晨起来,眼部水肿。4、养胃多吃面。

一般来说,面食要比大米做成的食物更好消化一些,这是因为二者虽然同属淀粉类食物,但所含的淀粉构造不一样,导致消化的结果不一样。尤其是发面食品,对胃酸多的人来说,应该多吃一些,因为发面时所用的苏打属于碱性,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喜欢吃米饭的人,如果胃不好的话,可以尽量将饭做得软一些,越硬的米饭越不好消化。还应该尽量少吃糯米做成的食物,因为糯米也不利于消化。胃酸过多吃面条是合适的。5、多吃富含V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肠胃的保养。深色蔬菜含VC较丰富,如青菜、韭菜、菠菜、雪里蕻、柿子椒等。猕猴桃、柑橘、红果、柚子、枣等水果含量也较高。6、腹部按摩。将右手掌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以神阙穴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揉摩36次、左手手掌劳宫穴由大圈至小圈逆时针方向揉摩腹部36次,坚持3-6个月,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对慢性胃肠炎有很好治疗作用。7、保持良好的心态。忧思伤脾,过分的忧思或思虑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坐诊专家

姓名:孙乃勤科室:消化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口臭、便秘、胃肠息肉、胃癌及胃肠疑难杂症有较深造诣,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坐诊专家

姓名:张义臣科室:消化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先后在二甲、医院工作近40年。属国内较早掌握胃镜、结肠镜技术的医生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操作、诊断、治疗经验,尤其擅长对肠胃道息肉、溃疡、糜烂、出血的内镜下治疗。工作以来操作胃镜4万余例,结肠镜2万余例,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预约-

医院







































皮肤白癜风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zd/493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o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