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针行揿针埋针治疗胃脘痛疗效能够立
??
针行揿针发明人、江南针灸名家、张大同主任医师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临床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等病。本文就胃脘痛用针行揿针埋针治疗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谈一些体会。
1新理念——痉挛是胃脘痛的根本,全天候并长期解痉是治疗该顽疾的绝招
1.1胃脘痛的症状是由痉挛引起的(而非炎症):胃脘痛患者经检查大部分分别患有各种胃炎,虽然这些胃炎1天24小时都存在,但是并非24小时都有胃脘疼痛不适情况存在,大部分胃炎患者不吃东西时胃是不难受的,胃炎疼痛或不适是吃东西后、因食物刺激胃产生痉挛所引起的疼痛或不适(也有些胃炎疼痛或不适则是由饥饿刺激胃产生痉挛所引起的),由此可见炎症并非是胃脘痛直接原因,而痉挛则是胃脘痛的关键。
1.2大部分胃炎也是由反复不断的痉挛造成的:胃脘痛疾病一般均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脾胃虚弱、肝胃失和等刺激造成胃脘痉挛、产生胃脘疼痛不适病症,且长期反复、久而久之形成的胃部慢性炎症。
1.3治疗胃脘痛必须要减少、解除痉挛:由于胃脘痛的直接、关键原因是痉挛,故减少痉挛、解除痉挛是治疗胃脘痛的必须途径。
1.4针灸是解除痉挛的常用良方妙法:几千年来针灸一直是针对解除痉挛的常用良方妙法,例如针刺治疗痛经、血管性头痛、肠痉挛、咳嗽(气管痉挛)、呃逆(膈肌痉挛)、胃脘痛等不少痉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1.5治疗慢性、顽固性胃脘痛必须要持续性、针对性、长期性地解除痉挛:因慢性、顽固性疾病是由于病邪长时间作用,使得组织、神经、机体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种长时间非正常的病理性的生理状态,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拥有一种持续性、针对性、长期性(解除痉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1.6埋针能够持续、针对、长时间解除痉挛、促使胃脘部功能恢复,从而有益于慢性、顽固性胃脘痛治疗:虽一般针刺是解除痉挛常用的良方妙法,但通常的针刺临床治疗往往1天只有0.5小时量(针刺后往往延续的效果只有个把小时),而埋针治疗1天却有24小时量、是一般临床治疗的48倍时间量;故全天候埋针能持续、针对、长时间解除痉挛,有益于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恢复治疗。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临床门诊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胃脘痛诊断标准,选择符合纳入治疗范围病人32例。
2.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胃脘痛标准。
2.3纳入标准⑴符合诊断标准;⑵年龄、性别不限;⑶实验室检查符合前述相关标准规定;⑷接受本治疗方法期间应以本治疗方法长时间、持续治疗为主,可以短时间辅以其他疗法(如体针、电针、红外线等)。
2.4排除标准⑴不符合胃脘痛标准的患者;⑵其他的器质性疾病。
3治疗方法
3.1让患者感受胃脘部的1~3个疼痛阳性点阿是穴(或疼痛处的经穴),对该穴常规消毒后(待皮肤干燥,也可用施术者消毒手指擦干消毒皮肤后),将0.25×2㎜一次性无菌方便揿针(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针行牌)埋入上述穴位;接着马上再让患者活动感觉患部,继续寻找出阿是穴后再补埋刺1~2枚揿针;补埋针后再活动感觉、再补埋揿针……;一般2~5个过程即刻就能得到明显效果。
3.2对于胃脘痛的重症患者还可加埋两边华佗夹脊穴(如夹脊穴10、11、12、腰1、腰2或11、12、腰1)也可加埋脾俞、胃俞、三焦俞等两边的背腧穴。
3.3根据医者和患者的治疗习惯、需求也可配合辅助使以其他疗法(如:体针、电针、红外线等)。
上述方法治疗为一次;病程20日以内,隔日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病程20日以上,一周治疗三次,十次为一疗程;治疗三疗程评定疗效。每次换埋针可向旁边移动0.5寸或加埋新阿是穴。
4疗效标准
按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标准规定进行疗效评价。
5治疗结果(见表1):表1胃脘痛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例
组别
n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
病程20日以内
.12
.88
病程20日以上
总计
6体会
6.1阿是穴是治疗各类疾病的关键穴位:已有数千年历史的阿是穴是疾病反映的阳性点,也是困扰折磨患者的关键点,又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关键穴位;针对阿是穴进行治疗既应答、沟通、安抚了机体反映的需求,又解除缓解了折磨患者的关键困扰,并抓住了数千年以来动物自疗、人们自疗与治疗的自然应答逻辑的根本互动要点、要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穴处所分布的末梢神经要比一般的非经穴处多,而非经穴处一旦形成比经穴处具有更大反应度的阿是穴时,该处的神经末梢分布任然要较一般经穴少”,该事实足以说明该处组织内部发生了变化,从该处进行的有效治疗的关键性、有效性也被数千年历史予以了证实。
6.2华佗夹脊穴、背腧穴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关键穴位之一:华佗夹脊穴、背腧穴通过相关节段的神经联系,对其特定的相关脏腑具有名符其实的治疗作用。
6.3阿是穴与夹脊穴或背腧穴的包围夹攻是治疗慢性顽固性胃脘痛的关键:在胃脘区首先感觉到的疼痛阳性点阿是穴是主要矛盾,接着、再接着…感觉到的阿是穴是次要矛盾,这些是一般胃脘痛的当然关键治疗法则;然而对于慢性顽固性的胃脘痛还需加用与胃密切相关的华佗夹脊穴、背腧穴,这样才会取得较佳疗效。
6.4针行方便揿针立竿见影的即时疗效或许与其电化学作用有关:笔者在胃脘痛临床中有90%以上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与该针具的《一种具有多阳离子、电化学特性的针灸针具》的专利技术处理分不开的。
6.5避痛才能长时间埋针、有效才是硬道理:从该埋针基本无痛、无感觉且高效的角度来看:其针刺得气是体现在“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有效(有治疗效果,非针感)结果上(并非是所谓“粗守形,上守神”的酸胀重等感觉形式的针感);只有无痛、无感觉才能够全天候、数疗程的长时间埋针,才能够发挥出一般临床针刺治疗的48倍时间的作用量,从而获得可喜的疗效。
一、《方便揿针》的特点及相关简介
1、《方便揿针》具有无痛、即刻见效、有持久疗效等诱人特点
针行牌方便揿针是图钉型揿针,属于皮内针,针柄扁平状,针体约一至二分长。用时可以将针体揿入皮下。一般多用于皮内针或耳针,供皮下埋针用。方便揿针具有针刺无痛、即刻见效、又有持久疗效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对于各类疼痛或痉挛的症状,大多数均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方便揿针》即时疗效的科研、高科技内涵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原始效应是电化学效应(揿针刺入体内就会产生微电流、从而改变局部的电位差;同时刺入体内的揿针会腐蚀、会释放出微量元素、从而改变局部的浓度差),实质上针刺即时的主体疗效是由电化学效应产生的,即针刺入体内后由于改变了局部穴位的电位差、浓度差继而影响改变了相应的神经以及组织从而产生了疗效。
二、揿针临床应用方法及相关简介
1、揿针的适用应用范围:可用于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2、揿针的法则及关键
⑴、揿针针刺的穴位作用
①、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针刺局部穴位既可使局部缺血性待恢复组织增加血液供应、也可使局部充血肿胀组织的多余物质予以吸收转运排泄。
②、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增加毛细血管的循环量、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修复恢复的新陈代谢。
③、良性的神经功能调节作用:解除痉挛,增加自身协调的调节功能。
⑵、揿针针刺治疗疾病选用穴位法则
①、局部取穴:“阿是穴”,又称“不定穴”,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痛点”或“不适点”,是中医针灸疗法最常用的穴位取穴方法。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临床多用于局部疼痛性病症。
②、循经取穴:按照人体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依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按照经脉循行路线,选择合适的穴位来治疗疾病,即常说的“通经疏络”。循经选穴,表里兼顾,整体辨治,标本兼治。
更多资讯敬请浏览:
北京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zd/1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何巧吃蜂蜜治疗胃病
- 下一篇文章: 还浪费钱干什么这20种纯天然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