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溃疡 > 疾病饮食 > > 正文 >

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连载解热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又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的环氧酶而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自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合成第一个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不断对NSAID结构加以修饰,并提高对环氧酶亚型的选择性。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NSAID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减少炎症介质,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炎症部位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具有的血管扩张作用促使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前列腺素E又可增强该处受损组织痛觉的敏感度,构成炎症部位肿痛炎症症状。当COX被NSAID抑制后,各类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临床肿痛症状得以改善。本类药物的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是COX-2,而在人体组织如胃壁、肾、血小板则是COX-1的存在,它维护了相应器官的功能,具有生理作用。如胃壁COX-1产生的各类前列腺素有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及维持胃正常功能。又如血小板的COX-1代谢产生的血栓素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它与代谢物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是共同保持人体出血、凝血平衡的成分。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它们共同维护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按其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可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1,2-苯并噻嗪类、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

1.水杨酸类

代表药阿司匹林、贝诺酯。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水杨酸盐的蛋白结合率较高。阿司匹林在胃肠道、肝及血液中水解成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最后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尿液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碱性尿液中排泄速度加快,且游离的水杨酸增多,在酸性尿液中则相反。贝诺酯服后在胃肠道不被水解,以原形药物吸收,吸收后快速代谢成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极少量从粪便排泄。

2.乙酰苯胺类

与其他非留体抗炎药相比,本类药抗炎效果较弱。代表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勻,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对乙酰氨基酚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但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主要以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h内约有3%以原形药物随尿液排出。

3.芳基乙酸类

代表药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美丁酮等。本类非甾体抗炎药中,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舒林酸和奈美丁酮均为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物而发挥作用。本类药物蛋白结合率高。吲哚美辛在肝脏代谢,60%经肾脏排泄,其中部分以原形药物排出;33%从胆汁排泄,少量为原形;乳汁也有排出。双氯芬酸约有50%经肝脏代谢,40%~65%经肾脏排泄,35%经胆汁排泄,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

4.芳基丙酸类

代表药布洛芬、萘普生。布洛芬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与含铝和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约99%,在肝脏代谢,60%~90%尿液排泄,%于24h内排出,其中约1%为原形药物,部分随粪便排出。萘普生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与食物、含铝和镁的物质同服吸收速度降低,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速度加快。蛋白结合率高于99%,在肝脏代谢,不干扰代谢酶活性,经肾脏排出,约有95%以原形药物及其结合物形式随尿排出。

5.1,2-苯并噻嗪类

本类药又称昔康类,该类药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对COX-1的作用强,有一定的选择性。代表药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本类药物口服吸收好,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在肝脏代谢,代谢完全,大部分经肾脏排泄,少部分经胆汁排泄,有其中少量(5%)以原形排出体外。在人体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吡啶环羟基化和葡糖醛酸结合的产物。吡罗昔康所以代谢产物均无抗炎活性。

6.选择性COX-2抑制剂

代表药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塞来昔布口服吸收快且完全,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通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肝药酶CYP2C9代谢,其主要代谢产物不具活性,由尿液和粪便排出,只有少于3%的原形药物由尿、粪排出。依托考昔生物利用度%,吸收完全,蛋白结合率高,主要通过肝脏CYP3A4代谢,其主要代谢产物不具活性,由尿(70%)和粪便(20%)排出。尼美舒利口服吸收快速而完全,与食物同服不影响吸收速度与程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大部分随尿排出,其余约20%随粪便排出,年龄对尼美舒利的体内代谢无明显影响。

(二)典型不良反应

NSAID类所致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差别较大,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当NSAID类在抗炎镇痛(即抑制COX-2)所需剂量大于抑制COX-1时,则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胃出血、胃穿孔等。COX-2选择性抑制剂虽可避免胃肠道的损害.但选择性COX-2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的前列腺素生成,使血管内的前列腺素和血小板中的血栓素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血栓素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因而存在心血管不良反应风险。由于肾脏同时具有两种COX,因此某些NSAID类药有下肢浮肿、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在有潜在性肾病变者甚至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其他可见肝坏死、肝衰竭、哮喘、支气管痉挛加重、血小板计数减少、再性障碍性贫血、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塞来昔布有类磺胺过敏反应,常见皮疹、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尼美舒利还可引起肝损伤,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个别患者有轻度肾毒性表现。

(三)禁忌证

1.除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留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本类药物。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对磺胺类药过敏者禁用安乃近。

2.大部分NSAID可透过胎盘屏障,并由乳汁中分泌,对胎儿或新生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

3.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阿司匹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血液系统异常、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功能异常患者禁用洛索洛芬;活动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或病史者禁用吲哚美辛;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出血者禁用双氯芬酸、萘丁美酮;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病或有这类疼痛病史者禁用吡罗昔康;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中度或严重肝损伤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尼美舒利;重度肝损患者禁用塞来昔布。

4.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阿司匹林;14岁以下儿童及鼻息肉综合征、血管性水肿患者禁用布洛芬;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吲哚美辛可加重病情;肛门炎者禁止直肠给予双氯芬酸;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脑卒中病史者禁用塞来昔布。

(四)药物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与其他NSAID类合用时疗效并不增强,但可降低其他NSAID类药的生物利用度,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出血等风险增加,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增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

2.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水杨酸制剂或其他NSAID类药合用时,可明显增加肾毒性,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及膀胱癌等。

3.本类药除塞来昔布、萘丁美酮外与肝素、香豆素等抗凝血药或抗血小板药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4.NSAID类药与利尿剂合用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在治疗开始前应监控肾功能,避免急性肾衰竭。

5.NSAID类药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肾小球滤过有协同抑制作用,当肾功能受影响时症状会加重。对于老年患者和或脱水患者,两者合用由于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在治疗开始时应监测肾功能且定期给患者补水。另外,合用会降低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的抗高血压效果,导致部分疗效丧失(由于前列腺素的血管舒张作用被抑制)。本类药与P受体阻断剂合用,由于前列腺素的血管舒张作用被抑制,使后者的抗高血压作用会降低。

6.通过肾前列腺素介导的作用,,,NSAID类药会增加环孢素的肾毒性。在合用期间要测定肾功能。对老年患者尤其需要仔细监测肾功能。

7.NSAID类药与锂盐合用,可减少锂盐自尿排泄,增加锂盐血浆浓度,可能会达到产生毒性的浓度。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1069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o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