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技术精华养鹅必须防好六种病南阳鹅苗

养鹅防好六种病

1、小鹅流感

是20日龄内的小鹅常见的一种急性气囊病.症状为精神倦怠,食不厌精欲不振,缩头伏卧,羽毛松乱,畏寒颤抖,挤成一堆,呼吸时发出"咕咕"的响声",站立不稳,行动蹒跚.严重时立即翻倒在地,病程2-5天,死亡变幻无常高达90%以上.防治:注意观察,发现流感症状的小鹅,以每只0.1-0.2克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让鹅自由来食,连喂2-3天,或将与饮料等量的大蒜、葱头捣碎加入饲料中,连喂3-4天,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发病的小鹅可每只灌服土霉素或磺胺二甲基嘧啶0.15-0.25克,病情严重的加喂醋酸泼尼松片剂,一般每4-6只小鹅喂一片,每天两次,连喂3天。或者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只小鹅12-15毫克每天两次,经过4次即可治愈。中药治疗可用桔梗、紫苏各5克,柴胡、薄荷各10克,麻黄、甘草各2.5克,煎水-毫升,每只喂4-5毫升,每日两次,连喂2-3天即可。

2、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病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死亡率一般为40%-80%,在新疫区常达90%-%。本病的传染源是患病雏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传染,雏鹅最早发病一般在4-5日龄开始,数日内可波及全群,死亡率一般为70%-95%;1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病死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的感染后发病较少。本病的潜伏期3-5天,根据病程可分为2种病型:急性型:3-14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常为急性病,病雏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废绝,饮水增加,行动缓慢,闭眼昏睡。排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或液体,呼吸困难,鼻腔常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常摇头,鼻液四溅,喙端色泽变暗,濒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2天。亚急性型:出现于流行末期或14日龄以上雏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拉稀,减食或不食,消瘦,3-7天后死亡,有部分病雏可自愈,但以后生长以育受阻。

剖检病鹅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变化。肠道外观肿胀,小肠中、后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或假膜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堵塞肠腔。剖开可见表面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栓子塞满整个肠管。这种"腊肠样"栓子为本病特征性病变,据此可做出诊断。

防治方法: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鹅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不从疫区引进雏鹅和种蛋;孵坊中所有用具每次使用后必须彻底消毒;做好种鹅的免疫工作;如发现雏鹅发生小鹅瘟,说明孵坊污染,应停孵化,彻底消毒,孵出的雏鹅不要与大鹅接触,对被污染的孵坊所孵出雏鹅应全部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3-0.5毫升,或注射抗小鹅瘟/鹅副粘病毒二联高免血清0.3-0.5毫升,一个星期后再注射一次,这样能控疫病发生,保护率可达90%以上。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唯一方法是对病鹅每只注射抗小鹅瘟/鹅副粘病毒二联高免血清1-2毫升,或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1-2毫升。为防治继发感染,可在注射高免血清的同时注射抗生素。除病重的病例外,对发病初期病鹅群,保护率可达80%以上。

3、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新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以雏易感性最高。感染发病率一般为10%-80%,死亡率为10%-15%,病程为1-4天。但10日龄左右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最高可达%,死亡率可达95%。病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伸颈张口呼吸,食欲下降或废绝,口渴;发病初期拉白色稀粪,脚软无力,往往出现身体摇摆姿势;部份病鹅出现神经症状,表现扭颈、转圈、甩头、整个身体翻转等症状。剖检可见病鹅肝、脾淤血、肿胀、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食道粘膜表面散在灰白色或淡黄色痂块,剥离后可见溃疡或出血;腺胃粘膜出血;肠道粘膜有散在分布的淡黄色或灰白色豌豆大小的痂块,剥离后呈出血面或溃疡面;脑充血,淤血。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可用本场自行分离的病料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控制疫情。亦可用抗小瘟/鹅副粘病毒二联高免血清进行预防预防注射量为0.5毫升。对发病鹅,初期可每只注射抗小鹅瘟/鹅副粘病毒二联高免血清1-2毫升,保护率可达70%左右。

4、鹅的鸭瘟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鹅在与患鸭瘟的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鸭瘟的流行期在春夏之际或初秋,鹅的感染鸭瘟常在其后,即9-10月间,鹅的感染率为20%-50%,病死率可达90%以上,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本病的传染病源是病鹅,病鸭和带毒鹅,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以小鹅最敏感,死亡率也高。鹅感染鸭瘟一般呈散发、慢性经过。病鹅体温升高到42-43度,精神沉郁,两腿发软,行动困难,流鼻涕,常摆头,眼睑肿胀,流泪。少数病鹅头部肿大,呼吸困难,肛门水肿,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粪便,病鹅消瘦,病程5-20天。若继发巴氏杆菌病,死亡率很高,多数病例死前口流淡黄色恶臭液体。剖检可见肝脏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灰黄色坏死病灶;心内膜有出血点;整个肠道充血、出血、坏死。口腔和食道粘膜上有灰黄色假膜或小出血点,剥离假膜后可发现出血或溃疡病变。泄殖腔充血、血、水肿及坏死。预防:可用鸭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用量为鸭的5倍剂量,紧急预防接种为10-20倍剂量。发病初期紧急预防接种,接种后一星期病情可控制下来。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病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1-2毫升或抗鸭瘟卵黄抗体3-4毫升注射,可控制病情,保护率可达70%左右。

5、鹅流行性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又称鹅渗出性败血症或传染性气囊炎),是由败血志贺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只感染鹅,且主要感染1月龄小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10%-25%,但有时可达90%以上。发病鹅口鼻不断流出清水,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并发出"咕--咕"声,并频频摇头,企图把鼻腔内不断流出的分泌物甩掉。病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病程2-4天,死亡率差异很大。剖检可见病鹅肺表面、气囊和气管粘膜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皮下、肌肉出血。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充血并有多量半透明渗出物。肝、脾、肾瘀血肿大,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内外膜出血。有的脾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注意防寒保暧,减少气候变化对鹅群的影响。治疗: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药物均有效。

6、鹅巴氏杆菌病

本病又称鹅霍乱,鹅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鹅、鸡、鸭共患病),多以春初、秋末为多,中、幼鹅发病呈急性流行性。本病潜伏期2-9天,根据程可分为3种病型。最急性型:病鹅无明显症状,突然痉挛、抽搐,倒地挣扎,双翅扑地,迅速死亡。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两翅下垂,缩颈闭眼,体温升高到42-43度,少食或不食,口渴,不愿下水,口鼻流出粘液,张口呼吸,并不断摇头,企图排出喉头粘液,故有"摇头瘟"之称。此外还伴有剧烈的腹泻,排出绿色、黄绿色或清水混有血液的稀粪,病程一般1-2天,幼鹅常呈急性症状。慢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病鹅持续性腹泻,关节肿胀发炎、跛行,病程可能几个星期。剖检急性型可见腹膜、皮下组织有小点状出血,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的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肝肿大,呈古铜色,质脆,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点;脾呈大理石样变化,质脆;心胞液增多,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充血,表面有出血。

预防:可用禽巴氏杆菌灭活苗或弱毒苗进行预防注射。

治疗: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喹乙醇等药物对巴氏杆菌病均有效。









































咋样治白癜风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zz/684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o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