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奋保主任医师
医院介入科技术支持专家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放射、CT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十余年,共发表论文、论著十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4项。潜心于全身良、恶性肿瘤及周围血管性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气管、胆道等狭窄梗阻性疾病的介入性治疗。
--
擅长疾病
脑血管狭窄的介入诊治如何诊断脑血管狭窄?
反复发作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水岭脑梗死均提示可能存在脑血管狭窄。这类患者可能有一侧脉搏减弱、延迟、甚至缺乏,在颈动脉分叉部、锁骨上窝、眼眶部及头后部下方常可听诊到血管杂音。
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无创的检查有彩色多普勒超声、TCD、MRA、CTA等,当上述检查考虑有颅内外血管狭窄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就十分必要了。全脑血管造影术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以动态、全面的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Willis环情况和计算狭窄率。
图1: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左侧颈总动脉狭窄
图2: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并溃疡型斑块行成
图3: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
图4: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
如何治疗脑血管狭窄?
目前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大致分为三类:①药物治疗;②外科治疗;③介入治疗。
由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加上微创手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开展,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且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介入治疗的发展,相继开展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脑动脉狭窄,并针对此种方法的脑栓塞、再狭窄等并发症研制出相应的脑保护装置及防止支架植入后内膜增生的方法,使脑血管介入治疗成为现实。这种介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适应症范围广、再狭窄率低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
图5:一般经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手术、创口仅2~3mm
图6: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过程示意图A:放置保护伞,B:球囊扩张狭窄血管,C:释放支架,D:回收保护伞,支架放置成功,血管狭窄消失。
病例:胡某某,男性,72岁,诊断“多发性脑梗死、TIA”,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并溃疡型斑块行成(见图1、图2),经介入手术,植入两枚支架(见图7、图8),解除了左侧锁骨下动脉及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再次脑梗死风险明显降低。推荐阅读科室推介
鹤壁医院介入科
心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何选择支架
首例冠脉支架介入手术在我院成功开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