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演出市场:风云变幻的多彩舞台
2005年的中国演出市场依然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当演出剧目层见叠出,迷乱我们眼球的时候,我们也深深地被演出市场陋习所刺伤;当我们同时领略了盛大的演出表演,有人高声叫好,有人却大声喊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由于市场在我们心中的定位不尽相同。仅从一份北京2005年12月份演出市场的节目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演出市场表面的风光:齐秦“北京过年”首体音乐会、大型多媒体电影音乐剧《电影之歌》、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吉屋出租》、3幕歌剧《假面舞会》、韩国戏剧《我的教室》、视觉盛宴舞蹈风暴――大型舞蹈史诗《传奇》、世界著名芭蕾舞剧《海盗》、《卡门》、古典芭蕾舞剧《茶花女》、中国国家交响乐团2005至2006音乐季、“天籁之音阳光永久”帕瓦罗蒂全球告别中国巡演北京演唱会、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柏林爱乐巅峰体验音乐会……与此同时,在市场繁华的背后,国内的演出市场也曾有过一些使人不愉快的事件产生。例如: 2005年4月,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观众郑春光状告“陈慧娴经典金曲演唱会”虚假宣扬1案;2005年7月,周杰伦北京演唱会,主办方以“全城无售票”的广告涉嫌虚假宣扬,引诱消费者;2005年12月,迈克尔?波顿2005北京演唱会上,由于宣扬上的夸大和波顿的迟到和组织的混乱,现场引发不小的“退票”风波……上半年:演出市场危机引来《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重大修改“大型演出赚少赔多”是2005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的最大特点。说到上半年演出市场的状态,中演票务通经理薛利平说:2005年上半年演出市场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2004年演出密度较白癜风可以治愈吗高,尤其是演出政策刚刚开放和非典期间停止的演出,使得演出呈高密度,而2005年上半年这样的项目有所减少;构成演出票务销售主体部份的团体购票减少;上半年的演出大都没有较高的质量和票房号召力;和演出公司在宣扬上和票务公司在销售渠道上都没有新的创意,模式单一;观众对演出愈来愈挑剔,而演出公司对观众的心理变化缺少应对之策;一些媒体对演出项目的不公正待遇和不负的报导;赠票现象和高票价现象的猖獗。这些缘由直接影响了演出市场的正常发展。演出市场多年无序操作的问题在2005年上半年集中爆发。演出市场从2002年放开后,不按演出规律出牌是许多演出公司的通病,比如在引进国外演出项目时竞相抬高价格;随便以超低价格兜售剩余门票等,所有这些恶性竞争造成了市场混乱。而这些问题的显现也正是《营业性演出管理条理》修改颁布的初衷。随着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颁布,演出市场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规范,此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年中,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组织在京的演出经纪公司和演出票务公司的经理们座谈,结合演出市场上半年演出出现的滑坡现象,泛论对新条例颁布的感受。与会者纷纭认为:“《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颁布对规范演出市场起到了有法可依的作用,而能否切实履行这个条例是今后的关键。演出市场的发展除政府主管部门增强新条例的履行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还需要政府其他相应配套政策的建立,只有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演出市场有序发展。”下半年:呼吁政策同等对待引出《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多,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团体也开始“火”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涵盖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年均演出200场以上;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收入到达4亿元以上。“他们正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侧重要作用,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很多地方负责人如此评价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的意义。而这次4部委《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中更明确指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气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嵊州市民营剧团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1大特色产业和一块优秀文化品牌。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具有民营剧团101个,年收入超过4500万元。嵊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说:“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演出市场的开辟。围绕开辟演出市场,嵊州市发挥节会优势,在每一年举行中国民间越剧节等节庆活动的进程中推介民营剧团;组建演出公司,积极发挥农村演出络,为剧团提供演出信息;专门设立民营剧团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业务辅助的服务功能;根据剧团档次分别向省内外进军。”四川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盛宗义也向指出:“在充分肯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成绩与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1是发展不平衡,如著名旅游景区院团较多、一般地区较少;2是节目质量较差,内容比较低俗;3是地方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队伍气力薄弱,经费短缺,对偏僻地区的非法演出难以实行有效监管。解决这些问题,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需要相干部门的沟通协商与共同努力。”全年百姓最热关注点:高票价居高不下的票价已成为困扰国内演出市场的1大通病。在五花八门的演出中,尤以各种明星演唱会的票价最为登峰造极,一再被打破的纪录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这已成为了国内演出市场的热门争辩话题。难怪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发售优惠票时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些市民从清晨5点起就守候在低价票发售处。原计划分两天销售的3万张优惠票,短短几小时内就被抢购。退休教师李先生拿着1叠优惠票亦喜亦忧:晋剧《范进及第》原价50元,优惠票价仅10元;大型歌舞《云岭花灯》原价80元,优惠仅2中医白癜风的治疗0元。“惋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一年只有一次。”来自香港的上海音乐厅艺术总监刘镇强认为,考虑到内地人均收入不高,欣赏音乐会等演出的花费的确相当“超前”。有的演出票价已接近乃至超过欧美地区。看一场高水准的西方歌剧,在享受财团文化资助的日本,花费不过上万日元,相当于吃七八碗面条,而在享有政府文化资助的意大利,仅相当于大吃一顿披萨。其实只要略加关心,就会了解目前国内演出市场面临的窘境:一方面,许多音乐会常常乏人问津,经费常常捉襟见肘,不能不缩减演出场次;但是另一方面,酷爱古典音乐的观众在得悉演出消息后,却因票价太过昂贵止步于剧院门外。探究其缘由,正是一再被抬高的票价挡在了乐团与观众之间。一名国内外著名的演奏家在接受采访时也对国内太高的票价欷歔不已:“高雅其实不代表高价,何况音乐应该是大众的艺术,不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30年前我们是怕买不到戏票,而现在却是担心看不起演出,这样反而致使票价继续抬高,更多观众依然被阻挡在高高的剧院墙外。”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