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溃疡 > 疾病饮食 > > 正文 >

汉阴县中医医院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冬至养生

冬至说养生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冬至的日期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它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日短”、“日短至”之说,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国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他们把这一天比做过年一样重要。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冬至的节令特点

  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将要到来。此时处于太阳黄经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辐射量和口照时数到达最低点。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一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由于冬至阳生,所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衣着要领

  穿衣保暖,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当人体穿上衣服后,便处在一个温度比室温高,变化比室温小的气层里的衣服不能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也不能保存人体中的热量。衣服只是使身体周围有一层温暖的空气,使身体向外的散热暂时减慢。据测定,人体穿衣后,平均能保存由传导和辐射而散发的全部热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注意衣服的保暖性,对于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御寒保暖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冻。南方气温虽不算低,但寒温不定,且室内室外一样冷,常有阴雨浓雾,空气潮湿,因此我们早就养成了通过衣服来抵御寒冷。尤其是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差,自身活动能力及抗寒能力减弱。大多数老人自感冬季寒冷难耐,保暖成了头等大事,穿着稍薄,就很易受凉感冒,从而继发他病。因此老人选择冬装,第一原则就是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乏力的现象,宽大松软、穿脱方便也很重要。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狗皮背心。狗皮比羊皮保暖性能好,利于保护心、肺和胃部不致受寒。

冬至养生要领

  冬至时分,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因为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成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软。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圣先贤倡导冬季“欲不可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冬季更要养血固精。

冬至养生食谱

  冬至时节寒冷到来,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当归首乌鸡汤

  制作原料:鸡肉克,首乌15克,当归15克,枸杞15克,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肉切成小块,与首乌、当归、枸杞、生姜加水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文火慢煮l一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

  适宜人群:适用于血虚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头晕目眩,及腹中冷痛、产后虚寒腹痛、创伤疼痛、痈疽疮疡、风湿痛,及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头发早白、遗精、带下等症。还适用于贫血、动脉硬化、高血脂、神经衰弱、便秘及久病体虚血虚之人。另外,还可用于肠燥便秘、产后便秘者。

  禁忌:泄泻者忌用。本品滋腻,故腹胀满、湿痰重者忌用。本品也不可与萝卜、葱、蒜、猪肉、羊肉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同食。

  当归甘温补血通经.辛散温通而活血止痛,质润可润肠通便。何首乌强壮神经,治疗神经衰弱,还可强心,助血液生长,还可解毒止痒,治疗皮肤瘙痒。枸杞子补养肝肾。三者配伍,与鸡肉同煮食,温补之力强,最适于肝血虚之人服用。

  银耳鸡汤

  制作原料:银耳10克,鸡肉J00克,盐等调味品。

  制作方法:先将银耳用清水泡软,然后与鸡肉加水同煮,大火煮开,改小火、煮半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亏虚.五脏虚损之纳l少、虚弱头晕、小便频数、耳鸣、四肢乏力、身体赢瘦、产后乳少、精少精冷者,大小肠有热之痢疾、便血痔疮、咽喉疼痛、便秘,肺热咳嗽、牙痛,及轻度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另外还可用于醉酒不适者。还可用于咯血、干咳、口干渴、咽干、肺胃阴虚之咳嗽、便秘及吐泻所致之阴液亏虚者。

  禁忌:风寒咳嗽者忌食。鸡肉性温热,阳盛体质之人慎食。

  鸡汤有较好的补益之功,尤益于年老体弱、病后气血亏损等一切衰弱病症.银耳为养阴润燥之佳品,尤适于肺、胃阴虚之人,老幼皆宜,可常食。银耳鸡汤为传统的滋补之品。

  双鞭壮阳汤

  制作原料:牛鞭50克,狗鞭10克,羊肉50克,母鸡肉50克,肉苁蓉6克.枸杞10克,菟丝子5克,料酒少许,花椒、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牛鞭、狗鞭漂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羊肉、母鸡肉切成小块.加入花椒、姜、盐等调味品,同入锅内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煮一小时左右,将肉苁蓉、枸杞、菟丝子用纱布袋包好,放入锅内同煮,煮至牛鞭、狗鞭、羊肉烂熟,捞出药袋,即可吃肉饮汤。

  适宜人群:适用于肾气不足、肾阳亏损等症,如阳痿不举、早泄及阳虚体质之人。

  禁忌:本品大热,阳盛火旺者忌食。

  本品是冬季滋补壮阳的佳品。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原则,牛鞭、狗鞭为性器官,故可治疗性方面疾病,其对于性功能减退有特效。牛鞭和狗鞭味成、性大热,归肾经。其主要成分含有雄性激素、蛋白质、脂肪等。再加上羊肉温补肾阳,肉苁蓉、枸杞、菟丝子补肾壮阳。

  粟米龙眼粥

  制作原料:粟米克,粳米50克,龙眼肉15克。

  制作方法: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将粟米去壳,淘洗干净入锅,加入龙眼肉,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搅匀。

  适宜人群:适用于心肾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者。

  禁忌: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粟米味甘、咸,性凉。人肾、脾、胃、手足太阴、少阴经。其功效于古书有载。《滇南本草》说:“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日用本草》说:“粟米粉解消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还说“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陶弘景曾说:“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本草纲目》说:“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可见,冬季以粟米龙眼粥为食,有补心肾、益腰膝的作用。

防寒需从背足起

  中医学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而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好像“篱笆”一样,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当风寒外邪侵人人体时,足太阳经往往首当其冲。所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直达与背部腧穴相关的脏腑和组织器官,损伤阳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背部受凉除了能导致腰酸背痛,还可通过脊髓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关节及内脏,引起不适,甚至得病。因此,对老人、儿童和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其实背部保暖的方法很简单,穿着一件贴身的棉(或鸭绒、或皮毛)背心就行了,睡觉时也要注意不要让背部着凉。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心离心脏最远,足部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而脚掌与上呼吸道黏膜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足部着了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的收缩,导致抗病能力降低,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和泄泻等症。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部如参加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

  冬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不低于45cC,60~70℃为宜)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同时,热水对大脑皮层也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利于促进睡眠。此外,如果所泡洗的热水,改用中草药甘草、芫花煎剂,可防止冻疮:用茄杆连同根叶煎洗,可控制冻疮发展;用煅牡蛎、大黄、地肤子、蛇床子煎洗,可治疗足癣;用鸡毛煎洗,可治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用白果树叶煎洗,可防止小儿腹泻;用浮萍、麻黄煎洗,有利于水肿的消退。所以俗话说“睡前烫烫脚,胜似吃补药”。

适当冬补培补阳气

  除了注意起居和调养精神外,冬补也很重要。冬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冬补的药物有:人参、阿胶、鹿茸等。人参补气.对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过度疲劳、头晕眼花、耳呜等虚弱的人最为合适。阿胶是滋阴补血良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适用于血虚眩晕、心悸失眠、虚劳咳嗽、便血等患者滋补调养。培补阳气:阳虚者,冬令常会流清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小便清长,夜尿频频,大便稀薄,阳物不举。这类人可用熟附子、干姜、人参、羊肉等。

预防冬令病

  一些慢性病人,每逢寒冬容易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每年秋冬发作,咳嗽气喘,还有冻疮、尿多症等。这类病多为肾亏、阳虚外寒,可用温药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配合使用。

冬至养生运动—楼梯运动法

  冬季遇上风雪天气,户外活动难以进行,人们可利用楼梯进行有效的锻炼。据有关资料统计,爬楼梯时消耗的热量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4倍。循着六层楼的楼梯跑上2~3趟,相当于平地慢跑~米的运动量。普通人用正常速度爬楼梯,每10分钟约消耗92l干焦热量。

  跑楼梯

  先用30秒至1分钟的原地跑作为准备活动,然后采用正常跑步的动作跑楼梯。脚步用力均匀,前脚掌着地。先跑上2~3层楼,往返2~3趟。逐渐跑上4—5层,每层往返2~3趟。每趟约2~3分钟。跑楼梯运动量较爬楼梯大,每次时间为10~15分钟,每趟问歇时间不超过l~2分钟,锻炼不超过五趟。

  跳台阶

  屈膝下蹲,弯腰背手,在楼梯上按台阶逐级向上做“兔跳”。跳跃速度为每级0.5—1秒,锻炼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逐级跳跃,每跳10~13级台阶后,转身轻步走下楼梯,也可连续跳跃,即跳上4~5层再走下楼。这一练习对身体机能,特别是身体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适合于青少年。此外,还可采用单脚跳、单双脚多级跳和走跑交替等形式进行锻炼。

  爬楼梯

  弯腰屈膝,抬高脚步,两臂自然摆动,尽可能不抓扶手。每秒爬一级,连续爬4~5层楼,每次练习往返2~3趟。每趟之间可稍事休息一下。开始阶段每次练5分钟左右。待身体适应后,可以加快速度,每秒两级,并增加往返次数,时间为10分钟左右。

  锻炼时要注意,锻炼前应活动腰、膝和踝关节。锻炼时应穿软底鞋,动作要轻缓,运动量应逐渐加大,不要勉强做难度高的动作。楼梯要宽敞,光线明亮,空气新鲜。不要在堆放物品的楼梯内锻炼。

订阅号

hyxzyy

长按识别左边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772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o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