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一夏,拒绝挠心之痒湿疹
湿疹是皮肤的常见疾患,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在气候潮湿的广东地区,更是屡见不鲜。前面几篇文章有介绍,今年湿气尤为严重,很多有既往湿疹病史的人已经出现复发迹象。
剧烈瘙痒是湿疹的主要表现,痒起来感觉心神不宁,心烦气燥,百爪挠心,真真是要人命。记得有病人曾经讲笑:宁愿疼,不愿痒。而且湿疹患者都会比较怕热,因为一热就会更痒,呆在凉凉的空调房里,瘙痒似乎还能减轻一点。
我们来看“痒”这个字,咱们中国人的汉字很有学问。“痒”是“疒”字旁下面一个“羊”。羊是一种很“热气”的动物,而且十二生肖跟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个月)的对应中,羊对应的地支是“未”,未月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以上间接表明,“痒”跟火、热有关系,热又容易动肝火,所以“痒”起来使人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千万不要轻易去招惹一个正在痒的人,他可能会忍不住把一腔“火”发到你身上。
所以,湿疹除了“湿”以外,还常常会有“郁热”在捣鬼。
郁热如何产生?
众所周知,人是恒温动物,有着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温调节就是依赖人体营卫气血调节体表汗毛孔的开合来完成。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通过出汗的方式,利用汗液蒸腾,带走人体的湿气,散发掉体内多余热量。(排汗=排湿+散热)
当汗液不能通畅排出的时候,就会郁积在皮肤表层形成“湿气”,并与热量纠结到一起,变成一个个“小火山”,蠢蠢欲动,形成湿疹。(湿热互结)
湿热互结的几大原因:
一、环境从冷到热:
比如气温升高,天气变暖,进入到夏天;再比如从冷气房走出来到高温的室外,或者做剧烈运动等等。环境由冷到热,正常的生理状态是,毛孔由相对闭合的状态进入到开放的状态,出汗,散出体内湿气和体表积热。可是,如果是病理状态下,毛孔开启不顺畅,那么这个调节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我们经常发现周围有些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做剧烈的运动的情况下,他的身体也不怎么出汗。汗出不畅,自然无法很好地排湿、散热。不能很好的散热,就会有些热量郁积在体表。
毛孔打开不通畅的原因,则是经络不通,湿气重是导致经络不通的重要原因,而湿重的人,根柢都会有阳气虚。
要素:阳气虚、湿气重→经络不通畅→毛孔打开不顺畅→不能很好排湿散热→湿气不除,体表郁热
二、环境从热到冷:
人在炎热的室外待久了,或者刚做完运动,毛孔是一个大肆开张、汗出淋漓的状态。这时如果骤然进入冷气房,毛孔一下子受到冷气的刺激,体表热量本身又还没有散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毛孔不能及时关闭(比如阳弱卫气虚的人),寒气穿过毛孔径直进入人体,中医称之为中寒,或者少阴证。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b毛孔关闭但不完全,寒气侵略体表,但是原本体表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发出去,又郁在体内,从而发生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的情况。
c毛孔骤然关闭,暂时没有出现外感风寒的表现,但是体表郁热已经产生。
这是湿疹中郁热因素的由来之一。
要素:环境骤冷→毛孔受刺激骤然关闭→体表热量未能及时散出→体表郁热→经络更加不通,汗出不畅→排湿、散热受阻→恶性循环。
三、体内郁热的形成:
飲食喜好肥甘厚味,炙煿辛辣,或者过度食用“热气”的食物比如羊肉等等;不正确使用三伏贴、不正确的艾灸;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熬夜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体内郁热,体内郁热与体表郁热同气相求,互为助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湿疹的三大病理要素就是:阳虚+湿气+郁热。湿为阴邪,阴邪的存在必然以阳虚为前提,所以阳气虚是湿疹更深层更根本的原因。知道了这个三个要素,那么防治自然就是从这三个方面着眼和入手,进行补阳、除湿、清郁热。
除了正确的服用中药来有效补阳、除湿、清郁热之外,起居饮食养生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有效的艾灸,可以很好地帮助补阳、除湿。
灸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并咨询医生,选取正确的穴位之后再进行。另外要注重艾条质量的选择。艾灸效果好坏与否,艾绒质量非常关键。劣质的艾条,艾绒里会掺杂有很多杂质(比如艾杆,甚至是廉价的木粉),容易出现烟大、熏眼睛、呛鼻、刺激喉咙等问题,不仅会降低艾灸补阳的效果,还会加重郁热。果真是纯正的艾绒的话,点燃后烟小、气味清新。
2、生活起居方面多多避“湿”,减少外湿侵入人体。
例如,减少冷水环境下的劳作;本来湿气就重的朋友尽量少游泳,或建议尽量选择室外露天泳池,这样水温不会太低。
3、多多运动出汗。
尤其夏天到来以后,让自己酣畅淋漓地出一下透汗,对养生和防治湿疹很有帮助。运动是养生不可或缺的关键一项,也是生命的体现,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4、夏天不要过于贪图凉快,在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不吹空调或者风扇。
其在高温的室外久待、刚刚运动完出汗、冲完凉或者泡完澡之后,不要马上进入气温很低的空调房。要采取缓慢降温的方式,给气血一个调节的时间,并擦干身上的汗水或者水汽,等气血恢复到正常的平和状态,再打开空调。
5、杜绝冷饮,少喝凉茶。
冷饮或者凉茶可以消除部分热气,带来暂时的爽快感,缓解痒症。但是会伤脾胃,造成脾肾虚寒,长期以往,反而加重湿疹的症状,并引发其他病症。
建议适当多喝热茶。夏天炎热之时,一杯热茶下肚,水温的热量微补阳气,开张汗毛孔使湿寒随汗发散,外有发散之功同时,内又有清凉之效,又能生津止渴,远胜于一切冷饮凉茶。
6、夏天建议多泡一下温泉或者中药泡浴。
后者更为推荐:将整个身躯浸泡在温热的水浴中,并借助中药药力作用,疏通全身经络,是绝好的排除湿气同时又可清除郁热的养生方法。
注意事项:泡浴要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勿受风受寒。泡浴同时可饮用些许温热的柠檬茶、酸梅茶、参茶等等。刚刚泡浴完也要在门窗关闭的环境中适应一段时间再开窗通风等等。
7、饮食上:谨慎补阳,注意滋阴敛阳泻火:
饮食过度温补,只会助长体内郁热。尤其今年夏天,火气大行,气候炎热,饮食更要尤为注意养阴敛阳同时适当泻火。喜食麻辣食品的朋友,建议尽量少辣多麻。花椒和辣椒,虽然都带着一个“椒”字,但效果差异很大。辣椒性热、浮,容易引起胆火上行导致火证。花椒则不同,散寒除湿,温补脾胃,不易引起火气上行,除饮食上可经常选用之外,也可以常用花椒来煮水泡脚。
儿童尤其要注意忌食辛辣,谨慎温补。少食鸡肉、羊肉等,尽量不吃那些热气的小零食。否则不但容易加重郁热,引发或者加重湿疹,还容易引起发烧、喉咙肿痛等症状。
郭医生简介:执业中医师、中医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疗法——针、灸,内服汤药、成药,外用药等治疗多种疾病。
擅长:失眠、胃痛、腰痛、高血压、关节疼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鼻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腹痛、腹泻、便秘;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肾结石、尿道结石、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血崩;皮肤疾病如风疹、湿疹、荨麻疹等。
出诊安排:
周三、周日芳华门诊
(荔湾区花蕾路33号)
时间:上午9-12点,下午14-17点
周四、周六太医苑海富门诊
(海珠区江燕路68号)
时间:上午9-12点,下午14-17点
周五杏儒堂中医门诊部
(越秀区淘金路52号丽晶大厦首层,友谊商店对面,近淘金路地铁站):
时间:上午9-12点
网诊:
识别下面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14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味药,用对了胜过百味30种单方,药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