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溃疡 > 疾病饮食 > > 正文 >

让孩子秒懂的24节气

白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你们知道吗?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在年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很厉害?

24节气包含了古人对大自然无穷的智慧总结,总结了各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趁着今天,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里的传统知识!

1.立春

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这个意思。古代春节就是立春这一天,民国时袁世凯颁令将春节定为农历正月初一,但生肖仍以立春日开始计算。立春一般在阳历的2月4日前后,正好赶上六九,民间又有“春大六九头”的说法。立春那一刻,将羽毛放在用钢钎插出的地洞上,羽毛会飞起来,表示地的阳气上升了。立春之日人们还有吃春饼、咬萝卜的习俗。

儿歌

立春了,立春了,

南风吹,雪化了,

小鸭子,嘎嘎乐,

跳进河里洗个澡。

2.雨水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主要是讲天气开始变暖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不一定降多大的雨,所以俗语才说“春雨贵如油”。

儿歌

雨丝轻轻飘,

飘上柳树梢,

它为柳枝枝,

绣出芽苞苞。

3.惊蛰

惊蛰:“惊”指的是雷声,“蛰”说的是冬眠的虫兽,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阳历3月5日左右,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小动物们,虫卵孵化,万物复苏。惊蛰时节肝阳之气上升,故宜食梨。因为该节气与“二月二龙抬头”相近,在晋北地区还有吃面条、吃粉条的习俗。

儿歌

雷敲鼓,轰隆隆,

敲醒睡觉小虫虫,

小虫虫,乐坏了,

争着抢着跑出门。

又是唱,又是跳,

大家见面闹哄哄。

4.春分

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又称“日中”、“日夜分”,自该日起将一天天昼长夜短。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谚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春分也是插秧和植树的好时节。

儿歌

到了春分忙备耕,

马拉大车去送粪,

果农剪枝勤浇水,

家家户户无闲人。

5.清明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5号前后。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自唐代起,民间就形成了祭祀祖先、踏青、插柳、放风筝的习惯。

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谷雨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有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在阳历4月20日前后,这段时间多吃香椿可健胃、理气,提高免疫力。南方则在这一天上树采茶。

儿歌

三月雨,赛黄金,

淅沥淅沥下不停,

布谷鸟儿催布谷,

田里忙着播种人。

7.立夏

立夏: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立夏一般在阳历5月5日前后。

儿歌

立夏了,立夏了,

绿色舞台真热闹,

蝴蝶绕着花儿飞,

云儿绕着小树飘,

大肚蝈蝈唱小曲,

螳螂大哥耍大刀,

太阳公公在天上,

捋着胡子眯眼瞧。

8.小满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约在每年阳历5月20日前后。小满时吃些“苦苦菜”,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儿歌

小满太阳暖烘烘,

田里禾苗绿茸茸,

一天蹿长一寸高,

秋后粮仓满盈盈。

9.芒种

芒种:指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大忙季节,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一般在阳历6月6日前后,“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儿歌

种完五谷种白菜,

过了芒种别强种,

谁要误了播种期,

一年收成准落空。

10.夏至

夏至:每年阳历的6月21日前后,为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三庚才头伏”。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语。

儿歌

大树小树擎绿伞,

伞下蝉儿唱得欢。

唱的啥?你听吧:

“今年又是丰收年。”

11.小暑

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一般在阳历的7月7日前后,自该天开始数伏。伏是藏伏的意思,所以这个节令不宜长时间在外,避免流汗太多。民间多在这一天“晒伏”(晒福),把粮食、被褥拿出来暴晒一天。

儿歌

大树小树擎绿伞,

伞下蝉儿唱得欢。

唱的啥?你听吧:

“今年又是丰收年。”

12.大暑

大暑: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一般在阳历7月23日前后,正处在中伏里,高温和潮湿是其最大特点,人们喜静厌动。饮食上,易多吃丝瓜、茄子和南瓜,姜也是驱寒的最佳食品(冬吃萝卜夏吃姜)。

儿歌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大人和小孩,

不停摇小扇。

13.立秋

立秋:秋天的开始,也称交秋,暑气下降,凉气上升。到了立秋,虽然偶尔还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热归热,没有原来那么潮了。立秋那一刻,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立秋多在阳历8月8日前后,多数地方有吃西瓜“咬秋”的习俗。

儿歌

立了秋,别欢喜,

还有半月热天气,

太阳最后一把火,

晒你身上掉层皮。

立了秋,欢欢喜,

田里庄稼长籽粒,

不用再等一个月,

金缎银缎铺满地。

14.处暑

处暑:处,去也,就是暑气消亡的意思。处暑一般在阳历8月23日前后,此时。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每有降雨,必感降温,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此时也正是春困秋乏的“秋乏”之时,宜早睡早起,加强锻炼;饮食上,防止秋燥,多吃时令水果;穿着上,宜“春捂秋冻”,特别不要让肚脐着凉。

儿歌

立了秋,别欢喜,

还有半月热天气,

太阳最后一把火,

晒你身上掉层皮。

立了秋,欢欢喜,

田里庄稼长籽粒,

不用再等一个月,

金缎银缎铺满地。

15.白露

白露:阳历的9月7日左右,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早上草木上开始有了白白的露水。此时节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皮肤干等症状,应常食润燥之物。应遵守“白露身不露”的古训,防止心血管疾病、哮喘病、鼻炎和支气管炎的复发。江浙一带在白露时节有酿制米酒的习惯。

儿歌

白露一过,磨镰霍霍,

披星戴月,忙着收割,

收山大车,来往穿梭,

拉回粮山,一座一座。

16.秋分

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之意,自该日起,一天天夜长昼短,因为阳气渐小,也不再打雷了。秋分在每年的9月22日前后,是北方种植冬小麦的好时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当时”。在全世界各地,人们也习惯在这一天玩“竖蛋”游戏。

儿歌

到了秋分,田里干净。

家家储菜,准备过冬。

辣椒串串,挂上门庭。

农家日子,火红火红。

17.寒露

寒露:相对于白露而言,此时早上的露水因为天气寒冷已经开始变为凝霜,这一天一般在阳历的10月8日前后,是播种的最后季节,也是登山赏红叶的开始时间。因天气骤冷,它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时节,有“多事之秋”的称谓。

儿歌

过了寒露要降温,

狗熊冬眠躲进洞,

青蛙蜥蜴钻地底,

一觉睡到来年春。

18.霜降

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含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霜,形成漂亮的“树挂”或“草挂”。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应多食栗子、葡萄和冬瓜。

儿歌

清早起、出门看,

大路小路白一片,

树叶变成黄蝴蝶,

翩翩起舞真好看。

小草穿上黄衣服,

霜降为它绣银边。

19.立冬

立冬:11月7日前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儿歌

立冬了,冬天到,

北风呜呜大声叫:

“小朋友,快穿棉,

注意身体别感冒。”

20.小雪

小雪: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小雪多在阳历11月22日前后,此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大家要当心“上火”。小雪还是冬储白菜的季节。

儿歌

小雪花,轻轻飘,

飘到小树藏猫猫,

跳到地上打个滚,

一会工夫不见了,

孩子伸出小手接,

雪花变成水泡泡。

21.大雪

大雪:通常在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儿歌

雪花姐姐心肠好,

送来片片白鹅毛,

给麦苗,盖棉被,

给小树,穿棉袄。

别让他们冻坏了,

暖暖乎乎睡个觉。

22.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又称一阳生之日。北方留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

儿歌

冬至开始交“一九”,

北风呜呜使劲吼。

小孩子,不怕冷,

坐着雪橇冰上走;

踢毽子,打雪仗,

热得浑身汗水流。

23.小寒

小寒:阳历1月6日前后,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进入小寒,人们就可以做春节的准备活动了:“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儿歌

小寒交“三九”,“三九冻死狗”。

地闲人不闲,农民田间走。

积肥修田兴水利,

明年再夺大丰收。

24.大寒

大寒: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约在阳历1月20日前后,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儿歌

大寒正值“四、五九”,

屋里火炕暖悠悠,

一家人,坐一起,

一口饽饽一口肉,

谈今年,谈来年,

越谈越觉有奔头。

四季轮回,春去秋来,大自然有着精妙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中蕴涵着天、地、人之间相关联的智慧。阳光、植物、动物、天空、大地这些都充满了生命的能量,在孩子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也在与自然交换着生命的能量。在大自然中,孩子也能学到很多有关生命的智慧。

END

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ys/1362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o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