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似乎普遍比狗狗要省事,饲养起来没那么费功夫,不需要主人怎么照顾。猫咪自己很爱干净,每天都会舔自己的毛发进行清洗,排便之后也可以自行埋便,不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平常主人一天不在家也可以放心;如果主人有事要出去三五天,只要给猫咪准备好足够的食物和水,猫咪依然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而且我们通常见到一些宠主都是在遛狗,很少有遛猫的,猫咪很多时候家里的空间就足够它们活动,释放精力了,所以这一点是省事不少,不像狗狗还得每天遛,狗狗出去总是喜欢跑到草丛里打滚,很容易沾染不少寄生虫。很多宠主就会想,那猫咪从来不出门是不是就不会沾染寄生虫、传染病呢?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猫咪不出门,只是降低了直接接触感染的几率,但间接传播依然无法避免,例如家里总是会有人进进出出、门口的毯子,主人的鞋底都可能携带有寄生虫;还有阳台的花盆,一些寄生虫会将虫卵产在土壤里,猫咪总是对花盆植物有着迷之向往,在玩耍的时候也会沾染寄生虫;厨房垃圾桶里的东西、猫咪免不了会翻垃圾桶感染寄生虫;夏天一些蚊虫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还有的猫咪习惯吃生肉,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更大。
猫咪还总是喜欢用舌头舔自己,很容易会将一些虫卵、毛发上的寄生虫吃到肚子里,所以就算猫咪不出门也依然会感染寄生虫,不管它们看起来多么干净,依然需要做好驱虫工作。
猫咪身上常见的寄生虫有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虫、绦虫、心丝虫、鞭虫等,都是属于肠道寄生虫,猫咪感染寄生虫之后会出现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等。猫咪感染蛔虫,如果蛔虫数量过多,会引起猫咪肠道堵塞、腹痛,幼虫还会影响其他器官;感染了绦虫的猫咪还会有到处蹭屁股的表现,来缓解寄生虫给它带来的不适,同时铲屎官也可以在猫砂里发现白色小颗粒物。
猫咪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跳蚤、蜱虫、耳螨、虱子等。猫咪感染跳蚤会到处挠身体,铲屎官可以检查猫咪毛发中是否有黑色的小虫子;感染蜱虫更为严重,猫咪可能会有失血、贫血、大面积皮肤溃疡等症状,对于蜱虫的治疗,直接拔掉并不能根治,因为蜱虫的尖端勾住了猫咪的皮肤,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寄生虫如此密切的侵扰着猫咪,所以体内、体外驱虫都应当定期执行。体外驱虫多是滴剂,沿着猫咪后颈滴药,而体内寄生虫多是片剂给猫咪内服,只是给猫咪喂药还真是比较费劲,为了猫咪的身体健康,还需要铲屎官多花心思喂猫咪吃药。比较强制性快速的方式就是将药片迅速放在猫咪的喉咙处,立马捏住猫咪的嘴巴,将猫咪的头上仰,抚摸猫咪的喉咙数次,有助于猫咪吞咽药物。不同的猫咪食用的药物剂量也不同,不要擅自用药,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关于给猫咪驱虫的问题,一些宠主可能存在一些错误观念,认为自家猫咪很干净不需要驱虫,如上文所说,我们也了解了寄生虫的多种感染途径,很多时候可能猫咪已经感染了寄生虫,但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一些宠主是等猫咪有了寄生虫才去驱虫,也是错误的,因为猫咪有了寄生虫之后会很痛苦,所以才反复强调定期驱虫,体内3月一次,体外每月一次。
还有对于一些特殊猫咪的驱虫问题,有的朋友看到流浪猫会心有不忍带回家饲养,这个时候首先就应当带猫咪做好驱虫,如果家里有别的猫咪还要隔离开来,防止感染;家里没有别的猫咪也要观察一段时间,半个月之内观察猫咪的食量、大小便是否有异常。
没有满一月的幼猫,不宜进行驱虫,情况不是非常严重建议先隔离,如果很严重使用奶猫可以使用的驱虫药物,一般两个月大的猫咪就可以使用驱虫药物了;怀孕的猫咪不建议用驱虫药,可能会影响小猫发育,甚至可能造成流产,如果很严重,也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不可私自给怀孕的猫咪驱虫。
只要宠主给猫咪定期定期驱虫,平时按时喂猫咪食物和铲屎,猫咪饲养起来还真是很省事呢!而且按时驱虫,宠主也可以更加放心撸猫!
转载注明:
http://www.jwoas.com/jbby/16602.html